示例图片一 示例图片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知识

我们做的不仅是桑产品 更是文化传承

黄河文明的流经地,夏津黄河故道,中国桑文化传承地,养育了一群淳朴的人们,造就了一个非凡的物种。德州健之源座落于古桑群内,成长于桑而产于桑,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桑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夏津县志记载,公元前602 年,周定王五年,咆哮奔腾的黄河在淇河、卫河合流处决口,滔滔河水夹杂着泥沙,自南向北流经夏津,历经六百载,在夏津留下了12 万亩狭长荒芜的沙滩地。日久天长,一座座硕大的沙丘形成,这种名为“细粉沙”的沙土,随风而动,天昏地暗,百姓苦不堪言。当地有“关上门、糊上窗,照样喝着牙碜汤”、“风吹黄沙漫天飞,一人一年吃个坯”的俗语。

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就要防风固沙。千年来,这片土地上,人与风沙的战争一直在持续。经过实践与时间的沉淀,桑树因其耐瘠薄、生命力顽强,从众多果木中脱颖而出,挑起了防风固沙的“担子”。据考证,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种植时期跨度很大,突出者有三个历史时期,即元朝、明朝和清朝。特别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在朝遭贬的朱国祥就任夏津知县,发现此地“地半沙滩、不宜稼禾”,便晓谕百姓“多种果木,庶可免灾而裕才用”。在当地,老百姓叫这种树“椹树”,与“神树”谐音,因为他们信奉这是带给他们生存希望的树种,因此,把桑树看做神灵。

而也正是靠着这些树,附近的百姓才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活下来,它们不仅为人们挡风遮沙,保持地区生态平衡,更是解放前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百姓的“救命粮”。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桑葚,成熟于小满前后,这时,麦子待熟未熟,青黄不接,正是一年最困难的时期。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桑葚,干湿可食用,虽世之珍异果实,未可比此”。古桑树株产果实均在800 斤左右,但不乏有吨产单株,且不像梨桃等果树有产量大小年。当地居民采摘鲜果度缺粮之季,同时,把桑葚晒成干,可周年食用。

 

分布在夏津苏留庄镇阎庙村附近的桑树群,在第三次国家文物普查中确认,这片桑树林形成于1391 年前后,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而在整片黄河故道中,桑树随处可见,现在上百年的古树有两万余株。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到此考察,都认为“此地桑树园是中国极为少见的人工栽培古经济林,是中国保留比较完整的最古老、面积最大的桑树园”。夏津也在2011年5 月被国家认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椹果之乡”。

黄河故道特殊的水土条件,培育了特有的桑树品种,这里的古桑之多之古之雅之美,则是国内乃至世界上稀有的,株株像人工精心培养的盆景。而这盆景气势宏大,充满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一株株古桑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树身和树枝弯了又弯、折了又折,但百折不挠,顽强不屈,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一次次水冲沙压,它们不因埋没而死亡,以求生的自信一次次从深埋的沙土中挣扎出来。在漫长的生长岁月里,它们屡次遭到狂风雷电的袭击,仅被雷劈者就达500多株。其中一株千年古树“卧龙桑”,雷击烧焦了树干,树枝和主干只有一层皮相[来自WwW.lw5u.com]连,但是照样活了下来。在它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地农人英勇顽强地抗争风沙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成就了夏津黄河故道桑树“直栽”的传统栽培方式:取一截桑根作为砧木,取一截带芽的嫩枝作为果穗,嫁接后用棉絮缠好,直接栽到沙土地里。

“翩彼飞,集於泮林,食我桑,怀我好音。”这是《诗经·鲁颂·泮水》中的一句话,说鸟儿吃了桑葚就改变了嗓音。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是在夏津黄河故道,桑葚有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就是:鸟不食、蝇不落。在当地,桑树的害虫是绝少的。因此,当地桑农用最原始的方法防治害虫,用油渣刷在树干或用塑料薄膜缠裹树干,防治害虫从地上爬到树上。

正是由于不打药、不施化肥,这里的桑葚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天然食品。每年桑葚成熟季节,密林深处,家家忙着收桑葚,三两个家人托起一片丈余的布匹,主家擎一条带钩的竹竿,钩住桑葚累累的枝条使劲摇撼十几下,晶莹剔透的果子簌簌而下……黄河故道的桑树,因其果实不同而分为大甜椹、白子母、白椹、红字母、江米椹、小草莓等8 个品种。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成熟,果实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白色、粉色、紫色,五颜六色,让人称奇!桑葚有多种药用功能,在民间称为“民间圣果”,而今又被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关于桑葚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氏族时代,神农尝桑葚、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桑葚救了刘秀的民间传说,证明民间很早就知道了桑葚的用途。真正有史料记载的官方文献最早出现在公元657 年《唐本草》:桑葚,单食,主消渴。而后的《本草纲目》、《玉楸药解》等医学著作都有对桑葚记载。葚果属第三代水果,自古以来,就作为水果和药材被应用,现已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而夏津黄河故道的桑葚,形似草莓,汁若醍醐,如珍珠,像玛瑙,色鲜味美,含糖量高,有清香气,这在国内极为少见,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性产品。附近村庄的居民因多食桑葚而长寿,称桑树为长寿树,因此这里的桑园又叫“颐寿园”。

在黄河故道,桑农把桑树用到了“极致”,他们把桑树全身都开发成了“宝”。北宋苏颂的《本草图经》( 公元1061 年) 记载:“ 桑叶可长服,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叶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收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令人聪明。”黄河故道的桑农们用桑叶制茶,用桑叶煮水消炎抑菌,把霜桑叶入药;他们把韧性好的桑枝做扁担、家具;用桑根入药、炖肉。桑树上还有一种神秘的菌类——桑黄。作为中药,桑黄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 桑寄生” 的药物功效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所以可用来辅助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另外,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

 

如今,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与果品深加工业的开展,黄河故道的桑树更加壮大,栽培总面积已超过 1.6万亩,桑葚年产量 1.92 万吨,古桑树群内约 2 万人参与桑树育苗、栽培和深加工,桑葚产业总产值 6 亿元。

而在黄河故道的居民看来,桑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诗经·小雅·小弁》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人常在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用“桑梓”代称家乡。在黄河故道居民的心中,一株桑树就是家乡的象征。姜存荣是黄河故道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剪纸艺术精湛,是鲁西北剪纸的代表人之一。她的很多剪纸都是有关桑树的题材,家乡的桑树在老人的记忆中,一把剪刀、一沓红纸,在灵巧的双手下,剪刀穿梭于红纸间,如庖丁解牛之刀,游刃有余,一棵枝繁叶茂的桑树跃然纸上,就连颗颗桑葚都栩栩如生,让人垂涎欲滴。

陪同黄河故道边的村庄,桑树见证了母亲河的变迁,黄河的水土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也给人们带来过灾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正如这一棵棵古树,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天然具有桑树的韧性,养成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随风就俗的忍耐力,所以任凭有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垮、折不断、砸不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物。作为黄河文明的流经地,夏津黄河故道,中国桑文化传承地,养育了一群淳朴的人们,造就了一个非凡的物种。

   德州健之源生产的古桑养生茶,取材于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树龄达千百年的桑树霜后叶,桑叶茶霜后桑叶比春桑叶钙、镁含量高,不含茶碱咖啡因,胃痛和失眠者也能放心饮用。

 德州健之源倾心打造的古桑养生茶固体饮料采用霜桑业等多味药食同源配伍精制而成,根据“行气补血五脏同调,饮胜于食”的中医理论。对降三高有十分显著的保健效果,是一款绝对安全有效的健康茶饮。

  健之源打造民族特色品牌

      传承中医养生文化  中华瑰宝 福泽万众

业务咨询电话:

王经理:13869227478 

谭经理:18765588056     

闫经理:18765588156

免费服务电话400-655-8043


标签:  桑文化传承 桑叶养生茶 古桑养生茶 黄河故道养生茶 德州健之源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14 10:59:58  【打印此页】  【关闭
  • 德州健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8-2012 湘ICP备8888888
  • 山东省德州市
  • 400 655 8043
  • QQ:3105396150
    电话:0534-3918998
    服务热线:400-655-8043
  • 固体饮料OEM|固体饮料代加工|固体饮料贴牌|压片糖果代加工|压片糖果贴牌|压片糖果OEM|德州健之源|压片糖果厂家|固体饮料厂家|玛咖压片糖果|压片糖果加工|固体饮料加工|代餐粉加工|袋泡茶加工|益生菌代加工|益生菌厂家